农业
形式今天来跟大家说说一亩地想要种植苹果树,什么时候种植为宜?一般苹果树的栽植在秋季树木落叶后到三月份之间(树木出叶前)。冬季新栽植的苗木能用地膜白灰水或草干等包裹中,预防冬季风干吹冻而致死。苹果属于寒温带的植物,不适合在过热的环境或者过冷的环境种植。苹果要想有一个稳定的产量,良好的品质,选择品种非常重要,品过品种的好坏表现在种植的适宜性和作物的商品性。不同砧-穗组合栽植密度
1、乔砧-普通型砧穗组合
该组合树体生长势Zui强,树冠高大,长枝量Zui多,树体难控制。一般行距为4-6米,株距为2.5-4米是,具体栽植距离应因地制宜确定。如水肥条件好的平地或山地丘陵,以行距5-6米,株距4米较好,每亩栽30-40株;在肥水条件差的山丘地,以行距4-4.5米,株距3-4米为宜,每亩栽40-50株;而在旱塬地和瘠薄地上,行、株距应分别缩小0.5米左右。
2、乔砧-短枝型、矮化中间砧-短枝型和矮化砧-短枝型-砧穗组合
这三个组合的综合生长势显著弱于乔砧-普通型组合,树冠要小1/3-1/2.其行、株距应分别比普通型品种组合小0.5-1米。
3、矮化中间砧-普通型砧-穗组合
这种组合的树势中庸,树冠中大,以行距3-4米,株距2-3米为宜,每亩栽55-110株。
4、矮化自根砧-普通型砧-穗组合
其综合生长1势弱或较弱,树体矮化程度中等。以行距4米。株距1.5-2米为宜,无病毒砧-穗组合每亩栽植66-110株。
5、无病毒砧-穗组合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无病毒砧-穗组合植株的年生长量要比有病毒的大30%左右,树势强、树冠大、枝条长、难控制,其栽植行、株距比有病毒的大0.5-1米。不同树形的栽植密度因树形不同,树冠大小明显不同,定植前要确定所用树形;主要考虑株间距离大小,成龄树冠是否会严重交叉,光照情况怎样?是生产那种类型果品(普通果、精品果、加工果)都应事先计划好。
一般行距比株距大1米。
大冠型树形,如主干疏层形、十字形、变则主干形等,株距在4米以上。
中冠型树形,如小冠疏层形、小冠开心形、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等,株距宜用3-4米。
小冠形树形,如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松塔树形、折叠式扇形等,株距1.5-2米。
农业形式觉得一亩地种多少棵苹果苗没有固定的一个数量,要根据苗子大小,果园规划等因素来定。在栽植之前修剪好个别坏掉的树根及树枝干上的干枝,行进生根水浸泡,一般是三四个小时。挖好栽植坑,一般是长宽八十到一米,深在四十厘米左右的坑。先填入一点虚土,再把树苗栽植在上面,四面压紧土面。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普遍采用乔化密植栽培技术,导致盛果期果园郁闭,果树的产量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再走弯路,科学地确定苹果的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历史,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題,对树形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做以简要分析。
一、我国苹果树形的发展过程
我困是世界苹果原产国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在苹果树形结构的研究上发展缓慢,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自然稀植栽培为主,苹果的树形结构基本上沿用西洋苹果引入之后建立的三大主枝自然半圆、疏散分层形等。80年代以后,我国苹果生产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此时欧美地区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包括矮化砧木的选用及与之相配套的树形结构。我国60年代后也先后引入了各种系列的苹果矮化砧木及欧美地区苹果栽培上比较成功的纺锤树形。
由于我国的气候土壤条件与欧美地区明显不同,冻害、抽条等问题普遍发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这一时期密植栽培模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由于缺乏适宜的苹果矮化砧木,导致苹果乔化密植这一特有的栽培模式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
乔化密植在前期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苹果的产量,随着树龄的增大,纺锤树形普遍出现了树冠郁闭、光照恶化等问题,果实品质普遍下降,从而引起了我国苹果产业界的反思。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果树专家开始研究在乔化栽培条件下的树形结构,在学习借鉴日本大冠开心形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果园的环境条件与技术条件的实际情況,提出了苹果小冠开心树形,并针对原来的乔化密植果园提出了间伐、疏枝提干、落头开心等树形改造技术,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国苹果树形发展过程的回顾,可以看出在栽植密度及树形结构方面我们的技术研究不够深入,技术引进缺少创新和二次开发,死搬硬套,从而对我国的苹果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和汲取教训,避免以后少走弯路,现将我国苹果生上存在的树形及密度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1、砧穗组合与裁植密度不协调
用乔化砧木和生长势强的砧穗组合,却采用高密度栽植,导致果树成龄后,果园群体郁闭,光照不良。这是我国树形与密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乔化密植可以提高早期产量,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控冠技术延缓树冠扩展,违背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Zui终难以摆脱树冠郁闭的命运。
2、栽植密度与整形修剪方法不配套
采用高密度栽植,在整形与修剪过程中,由于受大冠稀植修剪技术的影响,骨干枝及结果枝的短截通常过多过重,引起骨干枝加粗过快,树冠交接郁,是树形与密度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
3、品种自身的生长特性与树形结构的不适应
苹果品种繁多,生长特性各异,如萌芽力、成枝力、干性、层性、生长势强弱等都不尽相同,在生产中如果按照同一种树形模式加以培养,势必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如红富士品种生长势强、枝条柔软,且修剪反应敏感,可采用轻剪缓放,培养成开心树形,而金冠、嘎啦等品种枝条比较硬、脆,如果一直采用轻剪缓放的方法,培养成开心树形,必然会削弱其生长势,缩短其结果年限。
三、如何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树形结构
适宜的栽植密度,前期能够Zui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产量,后期能够保证全园通风透光良好,连年丰产、稳产,且管理简便,用工量少,果园效益高。适宜的树形结构,则是在全园通风透光良好的前提下,Zui大限度地提高个体光能利用率。
1、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
栽植时应根据果园的立地条件及肥水状况,选择砧木及砧组合。根据所选砧穗组合的生长势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一般要求冠径小于株距,树高小于行距。
在土壤瘠薄的沙石地、山地建园,一般选用抗逆性强的乔化砧或者短枝型品种,可以选用2×3~4m的株行距适当密植,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可选用矮化中间砧苗或乔化短枝型品种,采用宽行栽培,保证行距Zui小在4m以上,采用2~3×4m的株行距,即亩栽55~83株。
2、培养合理的树形结构
根据栽植密度,确定合理的目标树形,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如干性层性、成枝力、萌芽力等,本着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简化修剪技术,简化树形的原则,进行整形修剪。纵观丰产、优质的树形,无外乎水平叶幕结构即开心形和垂直叶幕结构即纺锤形两种树形。结合我国的气候土壤条件对于亩栽33~55株的,建议采用小冠开心形,对于密度超过55株的,建议采用纺锤形。还有一些其它的树形,如Y字型、单层主干型等,在生产中也可以因地制宜,灵活选用。现就纺锤形及开心形两种树形的培养作一简单介绍。
(1)纺锤形的培养。
树形结构:树高3.5m左右,冠径1.5m左右,中心干上均匀分布15个左右的主枝或结果枝组,与主干的角度为80°~110°。培养步骤如下:用2年生、1.5m高的苗子,定植当年可不定干或高定干,春季萌芽前在距地面60cm处每隔3个芽子刻1个,当年可形成健壮中斯的主枝。冬季修剪时,中央领导干长势强旺时,可不短截,第二年春季继续刻芽选留主枝。对中心干上萌发的枝条,除过强的(枝干比超过1:3)疏除,其余的一律缓放不剪,形成一个坚强的中央领导干。这样连续3年,树高可达3m左右,树体基本成形。
(2)开心形的培养。
树形结构:树高2.5m左右,主干高1.2m左右,叶幕厚度1.5m~2m,中心干上Zui终保留2~4个性主枝,主枝与主干的夹角为50°~60°,主枝上通常不留侧枝,而是在每一主枝上选留34个较大的结果枝组。培养步骤如下:定植当年,在饱满芽处短截,夏季对剪口下第一芽作为中央干培养,剪口下第二、三芽枝一般角度较小,在夏季通过扭梢、拿枝等措施缓合生长势,冬剪时疏除或留瘪芽极短截来年作为主枝培养:第4、5芽枝着生位置高于60cm时留下作为辅养枝培养,以增加叶面积提高前期产量,低于60cm的春季萌发后一律抹除。
冬季修剪时对选留的中央领导干在饱满芽处短截,第二年夏季对剪口下第二、三芽枝处理方法同上年,选择角度、方位适宜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中心干上其它的枝条,有空间就留作辅养枝,过密则疏除。第二、三年按上年的修剪方法继续进行树形培养,基本上可选留4~5个主枝其后的4~5年,除疏除过密枝外,对中央干及主枝全部缓放,促使形成花芽结果。当树龄达到7~8年时,逐渐对中心干进行落头开心,疏除下部衰弱的辅养枝,一般在10年左右时达到理想的小冠开心形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保持树势稳定,保证连年丰产、稳产、效优质高在实际生产中,还应结合土壤条件,在土质薄的地块,可适当降低树干高度,树冠高度,采用小冠树形,缩短树体养分的输送距离,増强树体生长势;在肥水较好的地块,可适当提高树干高度,缓和生长势,达到早果丰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