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微灌技术在水稻、蔬菜上应用十分广泛且技术成熟、完善,在棚室草莓上应用技术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草莓生产受水分、肥料,农药的影响极大,传统生产中大水漫灌,致使草莓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等发生十分普遍,加之大量的肥料与农药的使用,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与品质。保护地滴灌挂术的应用不仅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强棚内作物抵制病虫害的浸染能力,提高土壤温度,改善环境,保护资源,有节水、节能、节肥等作用。此项技术在草莓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及社会效益。
一、滴灌设施。
1.滴灌设备规格:
微灌带为直径25毫米,每隔25厘米有双排出水孔,输水管为直径40毫米。
2.滴灌设备及连接:
滴灌设备由滴灌带、输水管、施肥器、专用接头组成。专用接头用于微灌带与输水管的连接;施肥器用于灌水时向草莓随水追肥。在水源与主管间安装施肥器,安装接头、连接微灌带。一根微灌带向两行草莓供水。水源中不能有直径大于0.8毫米的悬浮物。
3.技术工艺:
小水泵+接头+过滤器+主、干、支管+滴灌带+施肥器――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维护。
二、配套技术。
1.做高畦:
分小高畦和大高畦两种方式。小高畦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15厘米定植,畦高10厘米,畦面宽40厘米,每亩栽苗9000株左右。滴灌带铺设在与畦垂直的端,输水管铺设在两垄草莓之间。栽时要选用5片叶以上的苗,于阴天或下午4点以后带土坨栽,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新茎弓背一律向外(畦栽的边行弓背向里)。栽后连续滴小水,直到成活。
2.覆膜:
11月中旬左右覆盖地膜。提高滴灌节水效果,防止降低地温、保湿;避免空气湿度过太,减少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的发生。
3.滴水原则:
遵循“湿而不涝、干而不旱”的原则,根据草莓各生长季需水情况而定。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草莓根系80%分布于自地表向下15厘米的土层内,表土极易干燥,滴水宜少量多次。
4.随水追肥:
在生长需肥高峰期追尿素及氮、磷、钾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等。但肥料溶解后颗粒直径不能大于0.8毫米,以免堵塞输水管孔影响滴水质量。追肥至少要进行4~5次。
5.湿度管理:
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控制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草莓膜下滴灌技术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肥料随水流失,增强了草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草莓提早成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草莓花弄蝶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为害
日本、朝鲜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草莓、醋栗、绣线菊、黑莓等。幼虫以白色粗丝缀连1至数叶呈开放式虫包,头伸出包外取食叶片,幼虫食叶呈缺刻或孔洞,严重的仅残留叶柄,影响开花结实及幼苗繁育。
形态特征
学名PyrgusmaculatesBremeretGrey,属鳞翅目,蝶亚目,弄蝶科,又名山茶斑弄蝶。
成虫:体长12~16毫米,翅展27~30毫米。体背及翅面黑褐色,翅基及后翅内缘区被灰绿色细绒毛。复眼黑褐色光滑,触角棒状。后翅与前翅同色,约有8个白斑,中部两大较大,外缘6个较小。前足较小,各足棕色。
卵:淡绿色半球形,宽约0.7毫米,高0.6毫米。卵面有纵棱。
幼虫:体形似直纹稻苞虫,黄绿至绿色。长约18~22毫米,头棕褐至棕黑色毛茸状,胸部明显细缢似颈,褐至黑褐色,角质化。腹部宽大,至尾部逐渐扁狭,末端圆。胸足黑色,腹足5对,气门细小,暗红色。中胸至腹部各节体表密布淡黄白色小毛片及细毛。
蛹:长18~20毫米,宽4.2~5毫米,较粗壮。初淡绿色半透明,渐变淡褐至褐色。翌日后体表出现蜡质白粉,并逐渐加厚。腹末有臀棘4根末端勾状。头顶有淡棕色毛簇。
发生规律
一代幼虫发生在4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中旬盛蛹,6月下旬盛羽化;二代幼虫发生于7、8月间,8月中旬盛羽,三代幼虫发生于8~10月间,11月下旬化蛹越冬。卵散产于草莓嫩头、嫩叶及嫩叶柄上。初龄幼虫卷嫩叶边做成小虫包,在内剥食叶肉,叶片老硬卷不动时便在老叶叶面吐白色粗丝做成半球形网罩,躲在其间取食叶肉。老熟幼虫以白色粗丝缀合多个叶片组成疏松不规则大虫包,将头伸出取食。3龄幼虫每天可取食1片单叶,一生转包多次。幼虫行动迟缓,除取食和转包外,很少活动。
防治方法
利用幼虫结包和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保护蜘蛛、蓝蝽和寄生蜂等天敌,以增强天敌调控作用。药剂防治,喷洒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