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年观察比较,适合上海地区生态环境和消费习惯的主要为砂梨系统,如早生新水、爱甘水、翠冠、菊水、金二十世纪、丰水和南水。
这些品种的主要特性如下:
1.早生新水:上海市农科院育成,为新水的实生后代。果实扁圆形,整齐圆整,果皮浅黄褐色,多年平均单果重为207克,优质栽培的条件下,平均单果重可达到230克,果重400克以上。上海地区盛花期在4月初,果实采收期为7月15日到7月30日,为南方地区早熟梨。果肉质地细嫩而脆,几乎无石细胞,汁液极其丰富,甜度适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品质极优。与其母本新水相比较,叶厚,颜色深,树体健壮,抗病力强,成熟更早,产量可以达到1000-1500公斤/亩。由于该品种成熟早,品质优,深受上海市民欢迎。
2.爱甘水:日本引进的优新品种。果实扁圆,果皮褐色,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与长寿同期成熟,品质较好,生长势较弱。
3.翠冠:浙江省农科院育成品种。果实近圆形,单果重23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上海地区7月底至8月初成熟。树势强健,结果早,果肉细嫩松脆,品质上等。座果率高,产量高且稳产,是一个优良的早熟砂梨品种。比新世纪(8月5日到10日采收)早采5-7天。
4.菊水(太白×二十世纪):原产日本,我国南方各省都有栽培。树势中等,丰产。果不正,扁圆形,中等大小,平均果重150-200克左右,果面黄绿色。肉白细脆,味甜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2%左右,品质上等。在杭州8月上中旬成熟,不耐贮藏。本品种要求肥水条件高,不耐瘠,不抗寒。在杭州有冻花芽现象。有一定的自花授粉能力。
5.金二十世纪:由二十世纪梨经γ射线照射的突变品种,同二十世纪梨相比,较抗黑斑病。成熟期8月下旬。果皮绿色,肉脆嫩,甜酸适宜,品质优。平均单果重可达200克以上,树势较弱。
6.丰水(菊水×八云):197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育成,果实近圆形,单果平均重250g,果皮黄褐色,果肉细,多汁,品质上,果实含糖量13%-15%。树势强键,抗黑斑病。果实8月底到9月上旬成熟,生育期145-150天。
7.南水(越后×新水):从日本引入,平均单果重200-250克,成熟期同丰水,品质较好。易感黑斑病。
早熟梨填补了7~8月份梨果供应的淡季,具有较高的栽培效益。但由于果实成熟期早,果农往往忽视采收前后施肥,严重影响早熟梨的树势和第二年的产量与品质。贝海化工提醒广大梨农一定要重视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
重视采前、采后肥
采收前20~30天(7月上旬)这次追肥可促进生长,增强吸收功能,增深叶色,提高叶片同化作用,促进果实增大和树体花芽分化。这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以氮磷肥。采后肥,梨果采收后至落叶前是梨树贮藏营养期。这次追肥主要增深叶色,提高光合功能,延长叶片寿命,充实枝芽组织和增加树体养分积累。肥料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以上追肥的次数,用肥数量,可根据树的生长、结果状况、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使用。追肥方法和基肥施用方法大体相同,施肥深度20厘米就可以了。幼年树应掌握薄肥勤施原则,3~7月追肥4~5次,每次每株施复合肥100~150克。
早施基肥
果实采收后采用生草制,避免清耕使土表裸露,以保证土壤温、水环境稳定。9月下旬~10月上旬气温转凉后,结合施基肥进行全园割草埋土或树盘覆盖。施肥方法沿树冠外围开“井”字形沟进行深施,或结合梨园土壤深翻熟化,撒施到土壤表面后进行翻耕,深度20~30厘米为宜。